アニメ・メドレー久石譲作品集/久石讓作品集 久石讓,森田一浩編曲
宮崎駿動畫除了獨特的畫風和動人的故事外,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還有配樂;宮崎駿從風之谷開始與久石讓合作,至今共譜了9部動畫的配樂,從風之谷到崖上的波妞每部動畫的配樂都相當的受歡迎。
久石讓,本名藤則守,1950年12月6日出生於日本長野縣中野市,他的藝名是源自於他的偶像,美國黑人音樂家昆西˙瓊斯(Quincy Delight Jones Ⅱ),把昆西˙瓊斯念成日文的片假名,再翻成漢字就變成「久石讓」。他從國立音樂大學作曲系畢業,是個專職的音樂創作者,主要創作電影配樂,也製作過許多電視、廣告的配樂,另外也發行過許多張個人創作演奏專輯。除了廣為人知的宮崎駿動畫外,近期的心動奇蹟、太王四神記、送行者等,甚至即將上映的國片【海洋天堂】的配樂或主題曲都出自他手。久石讓的曲風多變,除了配樂外,他的創作專輯也都相當令人驚豔,可說是日本近代音樂史上相當重要的音樂家之一。
本曲由森田一浩編曲,分別節選自宮崎駿的動畫,分別是天空之城、風之谷、紅豬以及龍貓中的配樂。這四首經典配樂可說是奠定久石讓為宮崎駿動畫配樂風格的代表。選自天空之城的<伴隨著你>(君をのせて)是久石讓為宮崎駿動畫所譜的第一首曲子,一推出就受到廣大的歡迎,至今仍是許多人記憶最深刻的曲子。第二段選自風之谷的<鳥人>(鳥の人),動畫中許多的浩大場面都在這個片尾曲中更顯得壯麗,也把娜屋西卡的個性表現得一覽無遺。第三段選自紅豬的<回不去的日子>(帰らざる日々),主角波魯克對於人性感到絕望,回不到過去那純真的日子,雖然還是很努力的活著,但還是想念那段已經回不去的日子。第四段選自龍貓的<風的通道>(風の通り道),敘述著人類與自然間緊緊相連的關係,曲風清新。
力毛要講話啦!!!!!
- Sep 05 Sun 2010 01:01
アニメ・メドレー久石譲作品集 久石讓作品集
- Sep 05 Sun 2010 01:00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大地英豪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大地英豪 Trevor Jones and Randy Edelman, arr. Erik Mast
【大地英豪】於1992年上映,故事改編為詹姆士˙菲尼莫˙庫柏(James Fenimore Cooper)於182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故事背景是美國拓荒時代,當時英軍挺進西部,將軍的兩位女兒為了深入內陸跟父親會合,找來摩西根人鷹眼做響導,他其實是被摩西根人收養的白人,雖受白人教育,卻是個善戰的勇士。在途中,敵對的法軍收編印地安休倫族當合作對象,襲擊行進中的英軍一行人,經過一場殘酷的戰役,最後只剩下一個摩西根勇士和鷹眼,成為最後一個摩西根人,而鷹眼則和將軍的女兒修成正果。
【大地英豪】的配樂是由知名的電影配樂家崔佛瓊斯和蘭迪艾德爾曼共同製作,兩位配樂家都製作過許多好萊塢電影的配樂,此電影的背景設定在美國的拓荒時期,其中運用許多印地安元素,如笛聲和戰鼓,讓整部電影的配樂充滿濃厚的西部風格,樂句傳達出的氣勢讓這部可歌可泣的史詩更加動人。
艾瑞克˙馬斯特,1966年5月15日出生於比利時的Niel,在學期間主修長號、低音長號以及室內樂,目前擔任交響樂團及銅管樂團的低音長號手,除了演奏外也是個相當傑出的指揮家和作、編曲家,出版過許多管樂及銅管合奏作品,深受歡迎。
- Sep 05 Sun 2010 00:58
ペルセウス 英仙座
ペルセウス-大空を翔る英雄の戦い/英仙座 八木澤教司
英仙座伯修斯(Perseus)是佇立在秋季天空的英雄星座,他其實是天神宙斯和一名凡人公主所生的孩子。傳說伯修斯要去取蛇髮女妖梅度莎(Medusa)的頭,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a)和神的使者荷米斯(Hermes)前來幫助伯修斯,雅典娜送給他一面青銅盾牌,並囑咐他要透過青銅盾牌注視梅度莎才不會變成石頭,荷米斯也送給他一雙飛靴和一把寶劍,他帶著寶物順利的取得梅度莎的頭顱,而梅度莎噴出的鮮血則化作飛馬座佩格索斯,成為伯修斯的夥伴。伯修斯的星座形象就是一手抓著頭顱,一手高舉寶劍,伴在秋季神仙家族星座群旁。
此曲於2005年受日本京都府立桃山高中委託所譜,此校管樂社是八木澤先生出道後一直密切往來的夥伴,促使這首曲子的誕生。曲子的靈感取自1981年由戴斯蒙˙戴瑞斯執導的電影【諸神恩仇錄】,此電影即描寫此一希臘神話,此片更在今年翻拍成【超世紀封神榜】,將伯修斯的冒險歷程表現得相當精采。桃山高中管樂社在顧問安源敏夫老師指導下,藉由合唱的力量凝聚社團的力量,更因此成為此社獨特的傳統,在作曲時安源老師特地要求八木澤先生將合唱的元素結合進這首曲子,為這個史詩故事增添許多色彩。
此曲的另一副標為「英雄在天堂的探索」;開頭器樂與聲樂齊鳴,展開星空中的史詩序曲,猶如翱翔天際般地進入第一主題,柔美的旋律為這壯麗的故事作出最好的注解。緊接著帶著輕快活力的旋律述說著伯修斯不凡且帶著些許哀愁的出身。打擊樂器越來越緊湊的節奏,和銅管鏗鏘有力的聲響敘述著伯修斯充滿驚險的歷程,一路上遇到許多的困難與考驗,還好有其他神祇的幫忙,讓伯修斯順利的完成任務。最後又回到第一主題,女聲合唱的主旋律更為這段史詩故事增添許多莊嚴的神話色彩,最後的高潮把伯修斯的功績推上星空,成為永垂不朽的記號。
- Sep 05 Sun 2010 00:54
Inchon 仁川
Inchon/仁川 Robert W. Smith
1950年六月,南北韓的衝突一觸即發,兩韓各自的支持國不同程度地捲入這場戰爭,其中美國以最直接的方式介入。同月,由聯合國安理會組成的「聯合國軍」任命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擔任總司令,支持南韓。麥克阿瑟在韓戰爆發後對於美軍該從何處登陸進行縝密的分析,經過幾個月的勘查,他提出一個大膽的方案,提出時,各級單位對於這個計畫提出種種疑慮,紛紛對登陸的成功性表示質疑,進而勸阻;但這些勸阻絲毫沒有動搖麥克阿瑟的決心,強調進攻仁川的必要性,他認為種種不利的條件正是可以麻痺北韓人民軍的最好機會。最後,在麥克阿瑟的堅持下,這個計畫終於獲得批准,1950年9月15日上午6點30分,先鋒部隊在仁川月尾島北部登岸。因為事前的部署而產生欺敵的效果,讓北韓人民軍做出錯誤的判斷,所部署的兵力根本敵不過美軍的勢力,讓美軍順利奪回仁川港和附近島嶼,一週後再奪回漢城。
此曲是Robert W. Smith為了紀念他由韓戰和越戰中退役,如英雄般的父親,根據曾參與此戰役的美軍軍官Benjamin F. Smith的回憶錄所做。孤獨的海岸傳來陣陣的海浪聲,低吟的笛聲襯映出戰爭帶來的寂寥,突如其來的直昇機聲響劃破寧靜的早晨,登陸行動就此展開!勢如破竹的行動交織著南韓人民的聲聲祈禱,強化戰勝的決心,經過一連串驚險的攻堅,終於獲得勝利,又再次帶領人民走入下一段希望。曲中巧妙的應用韓國民謠,將其帶入強而有力的節奏,並運用許多擬真聲響,將戰爭的場面刻畫的唯妙唯肖,前後呼應的手法完整呈現登陸戰役的全貌,更道出戰爭的殘酷。
羅伯特˙W˙史密斯,1958年10月24日出生於美國,是目前國際上極受歡迎的管樂作曲家,也是個指揮家、音樂教育家。他擅長作、編曲,尤其擅於故事描寫,出版超過600首各類作品,其管樂作品尤其受到歡迎,在世界各地都有許多軍樂隊、學校樂團、專業管樂團等團體演奏其作品。他知名的作品有第一號交響曲「神曲」、第二號交響曲「奧德賽」,水手與海洋之歌(Songs of Sailor and Sea)、愛爾蘭傳說(Ireland, of Legend and Lore)等。
- Sep 05 Sun 2010 00:46
曲目講解
寫曲解寫了好多年...
大概是從高二開始吧!
還記得當年的曲解寫的亂七八糟的!!!XDDD
自己看到都要吐血了...
後來校友團成立後幾年就開始負責寫每年音樂會的曲解
因為管樂的曲目幾乎都是來自國外
- Aug 24 Tue 2010 22:44
超久沒來放個好吃的了~